愛國主義是一面偉大的旗幟,是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,更是中華民族之魂。愛國主義作為社會意識形式,反映的是個人與國家、民族的關系,既是衡量人們政治覺悟的重要標準,又是調節個人與國家、民族利益關系的道德范疇。
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道德情感。列寧說過,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。它經過千百年的實踐逐漸形成、發展和鞏固,有著深遠的自然淵源和社會淵源。這種深厚的感情表現為人們對祖國一草一木、一山一水的熱愛。在長期生活中,每一個人對于養育自己成長的青山綠水、肥田沃土,必然產生熱烈贊美和依戀之情。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,正是懷著對祖國大地的無限深情,自強不息、奮斗不止。這種深厚的感情也表現為人們對自己祖國燦爛文明的熱愛。祖國的文明是極為豐富的寶貴財富,既包括經濟和科技,也包括語言文字、文學藝術、歷史哲學等。中華民族的祖先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,不僅創造了中國的古代文明,而且為中國人民提供了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條件,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偉大的民族、輝煌的文明、光輝的歷史,使人們為之驕傲和自豪,必然引發人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。這種深厚的感情還表現在對人民的熱愛上。辛勤勞動的人民群眾是祖國和民族的主體,也是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。熱愛人民是熱愛祖國的集中表現。
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切的道德責任。責任是愛國主義的核心內容。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,就是愛國主義者的行為準則。這種道德責任首先表現為對國家、民族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。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個國家、民族積極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,它不僅表現在國家、民族發展的順境中,也表現在國家、民族遭到挫折、遇到困難時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戰勝困難、走向繁榮富強的信念堅定不移。這種道德責任還表現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奮斗。當一個人的精神為愛國主義所浸染,他就具有了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力量,愿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切。這種道德責任還表現為勇于為祖國的利益而獻身。一個人對祖國無比忠誠、愛祖國愛得無比深沉時,他就能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和人民。
愛國主義是調整人們利益關系的道德規范。個人利益服從祖國利益、民族利益,是愛國主義道德規范最基本的要求。之所以要求個人利益服從祖國利益、民族利益,是因為離開祖國提供的環境,離開民族的長遠發展,個人的利益就沒有保障。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,在祖國利益、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一致的前提下,也會由于不同原因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利益矛盾。愛國主義道德規范要求在發生利益矛盾時,堅持個人利益服從祖國利益、民族利益。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,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,認識到個人利益必須服從祖國利益、民族利益,并把它作為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,形成了愛國主義的道德規范體系。
愛國主義是判斷人們行為善惡的道德標準。世界上各個國家、各個民族都把是否熱愛自己的祖國、能否為祖國服務作為尺度來評價一切個人、集團、政黨、階級的言行,評判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狀況。熱愛祖國的情感、思想和行為從來都具有深刻的道德意義,是人們區分美丑、善惡、是非,決定是贊揚還是鞭撻、是效法還是懲戒、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標準。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,形成了在對待祖國的態度問題上愛憎分明、講風骨、重氣節的愛國主義傳統。愛國主義的這種揚善抑惡作用,經過千百年來億萬人的踐行、發揚和光大,日漸理論化、規范化,最終成為人們判斷行為善惡、是非、榮辱的道德標準。(作者為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院長)
來源:人民網-《人民日報》 作者:汪榮有